发布时间:2023-02-21 点此:20次
1.什么是侧锋
今天讲讲侧锋。第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侧锋?
毛笔笔头可以分成三等分:上面是笔根,中间是笔腰,下面是笔锋。笔锋尖顶就是尖锋,周围一圈就是侧锋。从垂直高度说,侧锋大约是笔头下面的三分之一左右。
书法所用的毛笔,是“心副式”,笔心的下端点是尖锋,而侧锋用的是副毫。所以,尖锋是一个点,侧锋是一个面。
但是要注意,副毫比笔心要短一些,所以在笔心垂直的情况下,副毫是不接触纸面的。要用副毫写字,关键是笔心倾侧或者弯曲。
因为毛笔是软的,倾侧后一用力也会弯曲。所以,笔心弯曲是使用副毫的主要原因。这就是笔心为帅,笔心指挥副毫,副毫跟从笔心。
简言之:
侧锋使用副毫来书写;
侧锋受笔心指挥,笔心是关键;
使用侧锋时,笔心经常是弯曲的。
2.笔心弯多少?
这样一来就引来两个问题:一是笔心可以弯多少,二是向什么方向弯。
我先讲第一个问题:笔心可以弯多少?
笔心弯曲,副毫才能接触纸面,稍微弯一点,我们称为一分笔,弯多一点,就是二分笔。更多一点,就是三分笔。很明显,用三分笔写字,线条比较粗。一分笔比较细。
从这张笔头图来看,一分笔在最下面,就是笔头只弯一点点,到三分笔就把笔锋部分全弯过来了。大约占整个笔头的三分之一。
为什么通常不用笔腰写字呢?
因为笔心弯曲度越大,笔尖就越散,把笔腰部分都弯过来,势必尖锋散开,如果把笔根都按下去,那更是全部散开了。所以通常只弯到三分笔。如果你觉得三分笔还不够粗,你应该换用大笔,而不是去弯笔腰。大笔的二分笔,可能已经粗过小笔的三分了。
弯曲笔心的动作,称之为“蹲”,是九用之一。
《玉堂禁经》说:“四曰蹲锋,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一、乙等用之。”这句话宋人《翰林密论》说是王羲之讲的。我来一句句给大家解释。
第一句:“四曰蹲锋”,这是弯曲笔心的动作。“蹲”有两个意思,如果中轴原来是直的,现在蹲,就叫他弯一点;或者中轴原来已经弯曲,现在蹲,就叫它更弯一点。总之,蹲,就是增加中轴弯曲度的动作。
《说文解字》说:蹲,踞也。什么是踞呢?古人席地而坐,臀部坐在脚跟上,如果是两腿伸前,这就是踞坐。如《史记》记载高阳酒徒郦食其去见刘邦,“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就是这个姿势。
笔心弯曲,也会导致尖锋叉开,所以说“蹲”。
第二句话说:“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节就是关节点,在关节点上,往往要用到蹲这个动作。但弯曲笔心会把笔锋按开,所以提醒你做蹲的动作,要缓,就是慢。“轻重有准”,用力轻重要准确。
第三句话说:“一、乙等用之。”这是举例子,所举两个字都很简单,正因为字形简单,所以看节点容易。这些基本节点,今后会详细分析。
譬如“一”,起笔、收笔都有一个节点。你看起笔很轻,线条尖细,后来怎么变粗了呢?这就用到了蹲锋。当然还要用其他动作,不止蹲锋一种。线条粗细变化,跟蹲锋这动作很有关系。
又如乙,也会用到蹲锋。你可以看到它有明显的节点。
3.笔心向什么方向弯?
好,接下来要讨论第二个问题:笔心向什么方向弯?这就要说到非常重要的“八面锋”了。
尖锋是一点,侧锋是一周。理论上笔心可以向一周的任何方向弯曲。通常我们说“四面八方”,四面是前后左右,再加上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就成了八方。
古人说到四面八方,是用八卦来表示的。对于八卦的方位,现代人已经很陌生了。
我给你来一段前人讲书法,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这样说:“始艮群交乾者,非指全字,乃一笔中自备八方也。后人作书,皆仰笔尖锋,锋尖处巽也。笔仰则锋在画之阳,其阴不过副毫濡墨,以成画形,故至坤则锋止。”你懂不懂?用八卦表示方位,不是好办法。
普通人比较熟悉的方位,还有东南西北,但用到书法上,也不方便。譬如我把包世臣的意思转一下:“在西北下笔,到东北收笔,如果笔尖在北方,则南方只有副毫”,你懂不懂,我都觉得晕。
我想,现代表示方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一个数字盘。现在手机很普遍,手机拨号的数字盘,大家都很熟悉。这等于是一个九宫格,四面八方各有一个数字。每个数字各表示一个方向。中间的5,就表示不偏不侧,那就是正锋的位置。
当我们执住笔管,使中轴垂直于纸面,这就是5号位置。当我们运动笔管,简略地说,有八个方向。这就是八面出锋。笔锋走6号方向,往往是写一横,笔锋走8号方向,就可以写一竖。笔锋走7号方向,写出来就是写一撇。笔锋走9号方向,不用多说,那就是一捺。
我提醒大家,汉字四大笔画横竖撇捺,就是6、7、8、9四个方位。上面还有1、2、3、4四个方向,基本上都是钩。
这是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的“力”字,那个钩,方向就是1号位。
褚遂良《阴符经》的“九”字,最后的钩是向上的,2号位。
智永《真草千字文》的“衣”字,中间这一竖笔有个钩,三号位。
这是智永写的“子”,最后有个钩,这是平托钩。先要向4号位走一小段路,最后才收锋。
清代王澍《论书剩语》说:“笔至八面出锋,斯施无不当矣。”就是说你能八面出锋,写起来就没有不适当的动作了。
清代蒋和《书法正宗·笔法精解》说:“运笔之法,斜正上下,平侧偃仰,八面出锋,始筋肉内含,精神外露,风采焕发有神。”他这一段话,本来是赞扬唐宋碑刻用笔之精妙,唐宋书法家八面出锋,所以风采焕发。
简言之:
侧锋有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取决于笔心的弯曲度。
笔心可以向四面八方弯曲,这就是八面出锋。
4.临帖注意
当我们临帖的时候,如果是侧锋线条,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粗细,几分笔;二是注意方位,向什么方向走。
你看《阴符经》中的这个“之”字,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都用到了,线条变化自然,最后一捺雄键有力,也就是说,作者把一枝毛笔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了。
这个“天”字也是,你看一撇,开始是一分笔,然后转为二分笔,最后一捺三分笔,毛笔起倒明显,转换自然。运腕熟练,腕力强大。
看帖的时候,先看他用笔的特征。
譬如赵孟頫《妙严寺记》,一望而知,线条粗细变化不大,有没有用到三分笔呢?没有。从头到尾粗细差不多,基本上就是二分笔写的。
这是乾隆皇帝抄经,大致只用了一分笔。看起来有点像钢笔字,线条没有变化。清代的馆阁体往往如此。
王羲之就不同了,这是王羲之《丧乱贴》,现在日本,用笔干净利落,粗细变化极大,交替出现。但安排从容,节奏清楚。
除了粗细,还要注意方向。像刚才《阴符经》这个“天”字,一共四笔,行笔的方向,就是6679。
今天的练习,就是侧锋的用法。首先是一、二、三分笔的练习。
你毛笔下笔以后,先蹲,然后向右走,最后收笔。看,毛笔侧一点,下纸后蹲,然后向右拉过去,向左收笔。
好,第二次,二分笔。二分笔侧一点,下笔以后按重一点,手向右拉过去,手向左收锋。
好,三分笔,一样!侧一点,重重地按下去,把笔对重重地按下去,然后拉过去,好,手向左,收锋。收锋要收到毛笔仍然笔心是直的,就可以了。那么我们来看看这线条,一根比一根粗,就是一分、二分、三分。
第二个练习,先把毛笔放在正锋的位置,然后向八面锋练习一下。6号回过来,这是8号、7号、9号、4号、1号、2号、3号。练习向各个方向走,其中6、7、8、9是最主要的。6、7、8、9这是最主要的。
本节要点:
侧锋轻重有一、二、三分笔。
侧锋方向有八面,可以八面出锋。
蹲锋是压弯笔心(中轴)的动作。
—版权声明—
为传播中国书法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第一时间删除。
上一篇:白色配什么颜色好看
下一篇:女生健身都做什么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