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2 点此:14次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接上篇:《天生不同》:与有些人常常话不投机,竟然是因为这2个原因
04.
内倾 vs 外倾
人们依据各自偏好对事物进行感知和判断时,由于对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注不同,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其中,外倾型个体的行为会取决于外部环境。任何情况下,外倾个体的行为都是从外部环境开始的。
如果是外倾思维(ET)模式,可能会对外部世界进行批判、分析或是组织;如果是外倾情感(EF)型,就会护卫、对抗或者试图调和这个世界。
如果是外倾感觉(ES)模式,可能会享受、利用或忍受外部世界;如果是外倾直觉型(EI)模式,可能会想要改变这个世界。
反之,内倾型个体的活动是对内心的想法和抽象的概念开始的。
如果某种外部环境恰好与自己熟悉的某个想法或概念吻合,内倾型会接受并认同这种环境,然后对此产生深刻的理解,反之,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偶然的,是无关紧要的。
因此,外倾型在不断地体验、揣摩各种具体环境时,内倾型往往不能够深入地体察外部环境,看不到真实情况。
但是,是这种对内部世界的专注,内倾型能够在外倾型不断拓宽工作领域的同时,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件事,得到长远性的发展。
05.
判断 vs 感知偏好
构成个体人格的最后一个维度是生活方式,即在日常生活中,个体更偏好感知(Perception)还是更偏好判断(Judgement)。
其中,判断型的人会认为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和改变生活,感知型的人则认为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去体验和理解生活。
于是,你会发现,判断型的人会更喜欢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感知型的人则喜欢随机应变,很少提前做出计划或是进行抉择。
正如「判断」这个词代表的意思一样,判断型个体永远都在追求结果,喜欢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哪怕毫无必要。
感知型则会倾向通过发现问题的本质,或是全方面地了解问题,来自然而然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另外,判断型若是失去了良好感知功能的辅助,就会成了一个不懂得付出与合作的人。他们会变得狭隘苛刻,一叶障目,不懂变通。
反之,感知型一旦失去了良好的判断功能,便会很容易三分钟热度,什么都做不久。
因此,若是想要健康和谐地发展,个体就必须学习用感知去辅助自己的判断,或者用判断去辅助自己的感知。
06.
心理功能的选择,
与人格的形成
根据荣格的分析,个体会在不断地运用自己偏好的感知和判断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不同的偏好组合会使得个体形成不同的兴趣、价值观、需求和心理习惯,并造就一系列可以辨识的特质与潜能。
我们了解并记住一个人的人格类型时,不仅是对其人生抉择的尊重,也是对其个人偏好和独特性的尊重。
有三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人格类型的四个字母里辨别出个体的主导心理功能:
首先,处在主导地位的必然属于感知维度(第二个字母)或是判断维度(第三字母)。
然后,我们可以从个体的「判断」和「感知」偏好来发现其主导心理功能,但是需要区别对待外倾和内倾个体。
这里要注意的是:
对于外倾个体来说,其主导的心理功能都是展露在外的,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最信任、最擅长,也是最熟悉的心理功能几乎都投注在外部世界,所以即使通过随意的接触,对方能够轻易地发现。
反之,内倾型个体的主导心理功能都是用来对内的,所以即便在必须要面对外部世界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先动用辅助功能。所以,一个人如果与他们不是很亲密,往往会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因此,一个外倾型个体的人格以J结尾时,他的生活方式就是判断型,进而可以推导出他的主导方式是思维T或者情感F中的一种;同理,如果以P结尾,生活方式就是感知型,不是感觉S就是直觉N。
内倾型则完全相反,他们的主导功能并不会体现在JP中,因为一般会以辅助心理功能,而不是主导心理功能在面对外部的世界。
因此,一个外倾型个体的人格以J结尾时,他的生活方式就是感知型,是感觉S或者直觉N;如果是以P结尾,主导功能就是来自判断维度的思维T或者情感维度F。
07.
人格的健康发展
人格的发展始于童年,孩子们会频繁地使用自己偏好的心理功能,使其越发地成熟,而与之相对立的功能则会备受冷落。
渐渐地,孩子便能够自如地掌控自己偏爱与熟悉的心理功能,同时具备了与之对应的人格特质。
然而,仅仅只是依靠优势心理功能是不够的,个体必须要同时具备发达的感知和判断功能,以及对外倾与内倾两种态度的使用,才能够避开盲区。
举个例子,外倾感知型EP,如果没有良好的「判断」功能进行辅助,便会因为不知道怎么做最好,干脆什么都不做;或者知道该做什么,但就是提不起兴趣;或者在遇到困难时,选择逃避,而不是果断处理。
再比如,内倾型由于需要辅助功能来应对外部世界,因此,如果辅助功能发展得不够,便会在应对外部世界时,感到笨拙不堪与毫无效率。
因此,想要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个体就必须全面发展,并正确使用这些对立的心理功能。
比如,用「感觉S」来观察事实,用「直觉T」来发现新的可能性,用「思维T」来分析不同行动导致的后果,用「情感F」来判断自己和家人的价值取向。
在练习使用不同的心理功能时,我们往往会发现,自己会对其中的一种或是几种得心应手,比如,有人会在使用「感觉」或是「直觉」时顺手,但在使用「思维」和「感情」时则会感到很别扭。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外倾感知」型。
他们由于总是以「感知」的态度来面对一切。所以,他们在面对外部新环境、新人物或是新想法时,产生异常浓厚的兴趣。由于缺乏清晰的目标作为引导,所以往往会缺乏毅力和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决定。
因此,对于EP人格,就需要设立自己的判断标准,无论是遵循客观标准,还是采取非常个人化的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做出令自己满意的选择。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
人格类型虽然是我们在经年累月中不断地强化出来的,但还是可以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去使用不同的心理功能,来促进人格的完善,在做出更加可靠的决定,比如:
利用 「感觉」来处理现实问题,思考一个明智、客观的局外人会如何看待当下的局面;利用 「直觉」来发现各种可能性, 抛弃所有主观假设,不要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利用 「思维」来客观分析因果, 全面考虑所有代价,仔细检查所有可能被掩盖的疑点;利用 「情感」来衡量不同方案产生对得失的重要性, 从长远考虑,而不是只顾眼前;久而久之,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应付当下的问题,还能够应付未来的问题了~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祝好!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上一篇:眉毛下面有痣代表什么
下一篇:什么是种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