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安贷款公司官网!

10年专注为个人和企业解决借款难题

提供快捷·专业·灵活的贷款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13149182928
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正文

生活百科

刚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2-22 点此:17次

一、中国古代刚柔韬略的背景由来

以柔克刚最先为老子韬略思想的精华和核心。老子从自然界的大量现象观察到了这些结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老子·七十六章》)“物壮则老, 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三十章》)“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坚强处下, 柔弱处上。”(《老子。七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七十八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柔弱胜刚强。”(《老子》三十六章)

刚是什么意思

《老子》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所以,坚强刚硬,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却不是长久之计,柔弱才可以长久。《淮南子·缪称》载“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民间也有类似的故事。迟暮之年的大贤商容问老子:“你看看我的牙齿还有吗?”老子回答:“没有了。”商容又道:“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恍然大悟,在身体上,牙齿最硬,可谓“刚”,而舌头则是“柔”者。但是,等人年纪大了,牙齿都脱落,而舌头完好,柔弱的原来比坚硬的更厉害,自此明白了为什么要“守柔”。这个传说或是从《吕氏春秋》、《淮南子》等著述演绎而来,却间接诠释了老子的心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就像是水。水有利于万物却不争抢,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更接近道。在卑下的地方,把心态放低,似水之亲、似水之真、似水之无为、似水之能,自在逐流。因为不争,就不招惹怨尤。“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不争”并非消极,“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鱼坚强好动,却离不开柔弱的河水。因为离开了水,鱼即成死鱼。所谓国之利器,是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是刚强的代表。不可示于人,即隐藏起来,将象征自己军事力量强大的国之重器隐藏起来,就是以柔弱以示人,而不是以刚强示人。这是通过鱼不可脱于渊而得到的推论。

道家强调“柔中见刚”,“至柔”,虽然儒家也有温柔敦厚的一面,儒家的“柔”不是柔弱,而是对他人人格的一种尊重。孔子总是用最美的动机去揣测他人,这才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这样的自信,强调“人性本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儒家更强调“刚毅”,“刚中见柔”,是一种刚毅的哲学。孔子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的刚毅不屈,体现在对家国的担当,儒家可以以身殉道,是特别动人的。与“明哲保身”的道家哲学相比,儒家文化气度更恢弘,格局更宏大,这种家国情怀、胸怀天下,是道家文化无可比拟的。儒家文化不仅想到了保全自己,还想到了民族和国家(忠君其实就是忠于民族国家的表现)。“独善其身”比起“兼济天下”来,相对而言,要容易得多。如果每个人都想“独善其身”,那么国家民族的大厦由谁来支撑?儒家文化的刚毅不屈,哺育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报国、救国、开拓祖国的疆土,加强祖国与世界的联系,将祖国的文化推出去,将世界的文化引进来。屈原、苏武、岳飞、文天祥、于谦、袁崇焕、史可法、秋瑾.......,都是彪炳千秋的仁人志士。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志士仁人,心怀祖国和人民,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才能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论什么样的敌人,也打不垮。道家的“以柔克刚”和儒家的“刚毅不屈”共同成就了华夏文明,延绵不绝!

三国以前,人们对刚柔的认识已形成一些重要的观点。《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系辞下》言:“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淮南子·兵略训》指出:“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柔能制刚,弱能制强。”(《三略·上略》)

三国时代,人们对刚柔的认识更进一步,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以柔克刚,成为弱小集团或势力寻求胜利的有力武器。

二、三国时代刚柔韬略的运用概况及“刚”与“柔”的含义

三国时代,群雄争霸,更多的是以刚克刚,实力碰撞,但那些掌握刚柔韬略的势力,则发展迅速,所向无敌。一旦敌对的双方旗鼓相当,不相上下,那么刚柔韬略的运用则更为重要。因为刚强而无柔韧,部队的战斗力势必丧失殆尽。当然,纯柔纯弱,则其势必削。只有能柔能刚,不柔不刚,刚不可折,柔不可卷,才能真正达到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何为“刚”与何为“柔”?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首先,从一般事物来看,刚为硬,柔为软。

其次,从人的性格来看,刚为火,柔为水;刚为燥,柔为温;刚为开朗,柔为矜持;刚为率性、果断、杀伐决断,柔为持重、老成、谨小慎微;刚为坚强,不服输,乐观向上,柔为平和,易满足,适可而止;刚为春雷惊梦不留痕,柔为细雨润物悄无声;刚为秋风扫落叶,风风火火闯九州,柔为冬雪润山河,挥洒淡淡清新,刚为原则立场问题坚持己见、毫不退让,柔为非原则性问题,灵活变通、择善而从。

第三,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两种不同的艺术格调。刚,即阳刚、刚劲,泛指雄浑的笔触,明快的节奏,鲜明的色彩,以及所描绘事件之磅礴浩大,塑造人物的粗犷豪烈、铮铮铁骨等;柔,即阴柔、柔美,泛指细腻的笔触,娓婉悠扬的节奏,清新淡雅的色彩,以及含蓄深沉的韵味等。

最后,结合本文从争霸战争的角度来看,刚为军事抗衡,实力碰撞,攻城略地,激烈争夺。柔的内涵理解为软性的、妥协的、和平的方式,如联盟的思想、统一战线的思想,进一步拓展为开展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活动。

三、三国韬略家运用刚柔韬略的核心精髓:

1、刚柔相济,优势互补。

曹操迎接汉献帝,进而以此为政治资本,是刚中带柔,柔中藏刚。网罗群英,任其所长,不为个人喜怒为断,是藏刚露柔;而赏罚分明,御之以道,是柔中寓刚。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言辞中刚柔相杂,促使孙权下定决心主战。南征孟获,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刚柔并重,实效显著。孙权对曹魏的政策,内强则刚,内弱则柔,作为调节器,用于同蜀汉的外交斗争。司马懿对付曹爽集团,外柔内刚,先柔后刚,刚以柔为用,柔以刚为体,终于取得权力斗争的胜利。

2、以柔克刚,取胜之道。

三国韬略家所辅佐的集团,大都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寡到众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面对极其险恶的形势、强大的对手、难以逾越的障碍。从而,如何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就成了当务之急。严峻的形势,促使了对刚柔韬略的研究,促进了对以柔克刚原则的探索。

三国韬略家们积极寻求军事实力以外的途径,发展自己,并逐步将其转化为实力,从而将以柔克刚的原理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法则。克刚之柔的内涵,被三国韬略家们诠释为传统观念,如王权至高无上的思想,仁义道德的理想等。柔的内涵被赋予新的政治模式,如太平道、五斗米道的政治纲领。柔的内涵被理解为软性的、妥协的、和平的方式,如联盟的思想、统一战线的思想。柔的内涵被确认为一种文化内核,如以汉族文化吸引周边少数民族的思想等等。从形式上观察,与军事抗衡相对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活动的频繁开展,也可以认为是对柔的内涵的一种拓展,总之,三国时代的韬略家们以其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将古代难以实际运用的以柔克刚韬略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取之以刚,守之以柔。

韬略家们认为,攻城掠地、克敌制胜,无不以刚为主,以柔为辅。而一旦结束激烈的争夺,则刚退柔进,柔主刚副。董卓以刚继刚,刘彰柔而又柔,袁绍刚柔错位,刘表刚柔无适……最后均遭失败,不能成就霸业。曹魏篡汉,司马氏代魏,均取之以刚、守之以柔。民众并不呼啸反对,社会并不因此而乱,关键即在于其所制定的政策、方针不是以暴代暴,而是以柔克刚。孙权的继承者们,尤其是孙皓,守之以刚,守之以暴,从而加速了灭亡。

四、刚柔韬略的现代借鉴意义:

1、人成立家庭,必须具备刚柔相济的良好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刚柔相济最好,但现实中往往不是刚毅有余、柔韧不足,就是柔韧有余、刚毅不足。一个家庭夫妻二人中最好有一人性格刚柔相济,否则要么都过于刚强则争吵不断、危机四伏,要么都过于柔韧则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活力。

2、人立身处世与建功立业,必须具备刚柔相济的胸襟韬略。切忌太“刚”,锋芒太盛,容易招惹事非,暴露自己之不足,为“柔”者所败,一意孤行、匹夫之勇并不可取。柔,并非怯懦,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权变,一种骄敌之志而暗蓄力量的极高计谋。自己示弱,可以挟敌人不注意,而得保全。“柔”在保全自己,以期未来有所作为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常说:“身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一个人,要有服输的气量。此时低头,正是为了他日抬头。特别是理想抱负越是远大,越是要学会低头。有時候,小的方面屈服,正是为了大的方面伸展。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当初韩信不能忍受“胯下之辱”,何以后来建立不世之功?隐忍以行,将以有为!隐忍以行,厚积薄发!

3、国家尤其是作为一个大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更是必须运用刚柔相济的治国策略。一方面,要发展足以保家卫国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尖端装备、大国重器、镇国利器必须要有!以震慑宵小,使之不敢造次!必须居安思危,时刻为战争的到来做好一切准备,决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切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另一方面,绝不能搞穷兵黩武,搞霸权主义、恃强凌弱,须知“国虽大,好战必亡”,应珍惜和平、维护和平,非原则性问题或核心利益懂得妥协,加强统一战线,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全面发展教育、科技及政治、经济、外交、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感谢大家支持,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转发、留言,后续将分享更多优质内容!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

13149182928

微信咨询
西安汽车抵押贷款_西安房屋抵押贷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