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2 点此:12次
腐女算一个亚文化小群体,年龄从10岁到30多岁不等,挺好奇她们的心理——为什么喜欢耽美作品?耽美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她们的爱情观?她们现实中的婚恋经历是否会受到耽美作品的影响?
为防读者看通篇不知所云,先给出定义:
①“腐女”是“腐女子”的简称,源于日语“ふじょし”。指的是喜欢男男爱情或女女爱情等同性恋主题作品(BL或GL作品)的女性,当然也有“腐男”群体,即喜欢这类作品的男性。
②“耽美”源于日语“たんび”,广义上主张废除道德的功利性,以美的享受为最高价值。后来被用于BL(Boy’s Love)漫画,引申成一切美的男性。现在“耽美”是指以BL为主题的任何文艺形式,包括小说、漫画、动漫、游戏等。耽美小说中的男生叫做“攻” 和 “受”,“攻”是主动方,“受”是被动方。
通过查资料、访谈等调查,总结了腐女喜欢耽美的一些心理和诉求。
1.追逐禁忌和刺激的阅读和创作体验
现在市场上的言情主题文艺作品以异性恋为主,包含了大量重复类似又脱离现实的桥段,恋爱模式已经形成了套路范本,霸道总裁式、青梅竹马式、玛丽苏式等。
而耽美作品本身是比较禁忌的话题,故事情节充满矛盾冲突,文中涉及伦理道德的剧情容易引起思考。
腐女读者看腻了传统言情后,开始看耽美作品。作者在言情小说的创作空间不大,会探索新的领域——耽美作品。
从心理学来说,人类天生会对禁忌和刺激产生猎奇心理。出于猎奇的心态,她们放下常态言情作品,而去看常人避讳不谈的耽美主题作品,看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探究神秘领域的好奇心,以及害怕被他人发现的刺激和紧张感,使得她们更喜欢耽美主题的作品。
2.突破性的道德屏障
我国的性教育一直是缺失的。青春期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好奇生理变化,而家长老师通常闪烁其词,这就引起了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很容易会对猎奇禁忌的话题产生莫大的兴趣。
传统道德对于性也一直是压抑的,传统道德认为“性”是肮脏、低劣、不登大雅之堂的,禁止谈论。
在这样的情况下,耽美作品中对爱和性的描述一方面满足了猎奇心理,另一方面给予女性读者一个安全的道德屏障,即看两个男人的爱情并没有不遵守道德要求。
3.寄托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渴望
耽美作品营造的爱情是唯美的,不同于常态言情作品必然会结婚生子的结局,同性之爱彻底抛开了世俗伦理道德规范,不夹杂传宗接代的目的,以追求爱情和快乐为主要目的,其爱情纯粹程度比传统言情作品更高,如此营造的爱情美感更好。
腐女通过构建出理想的世界,营造出理想的爱情,来表达她们自身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她们心目中的理想爱情不受现实社会道德伦理的约束,是一种突破一切束缚相爱的过程,不论年龄、种族、性别,只看喜欢别人的心情,这种纯粹美丽的爱情非常感人。
对于她们而言,耽美作为理想中的真爱,一边安慰她们现实中因为感情受到的伤害,另一方面鼓励她们继续追寻真爱。
4.消费男色
耽美作品通常是女性作者掌握男性角色的命运,女性观众消费被观赏的男性,这反映的是一种男色消费。女性不再是原先男权主义社会中任人把玩的客体,耽美创作者把平时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宣泄出来,让男人成为受女性观赏、把玩的客体。
但是耽美作品中的“受”虽然生理上属于男性,但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往往具有女性的特点,比如注重打扮、爱发小脾气等。而“攻”则是强化了男性特点,比如身材魁梧、更有智慧、更有能力。通常是“攻”帮助“受”解决遇到的困难,这本质上还是没有逃脱男权社会的框架。
5.追求性别平等的女权思想
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中,男性和女性有着鲜明的差别。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独生子女政策,有些腐女是独生女,被家庭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从小被教导自立自强,她们不再是刻板印象中那样顺从男人的形象,而是兼具独立、理性等男性气质和感性、怜悯等女性气质的个体。
她们不满足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内心深处渴望两性平等,或者希望成为两性关系中的主导者。这类腐女尤其厌倦传统言情作品中逆来顺受的女性形象,她们通过耽美作品来寄托自己在感情生活中希望具有和男性一样平等地位的心愿。
但是耽美作品中,追求性别平等存在一定的悖论:
有些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是缺失的,会被塑造成形象模糊的边缘角色,这也许反映了女权主义者的自卑感(一种身为女性的自卑)。
还有些作品中,女性角色被塑造成了反派或炮灰,给读者营造出了一种厌女的感情。一方面让她们厌恶传统言情作品中女性的附属地位,转而欣赏耽美作品中平等的爱情;另一方面她们在欣赏男男爱情的同时,将阻拦这种感情的女性又放在了附属地位。
女权主义的悖论也是如此,一方面厌恶男女不平等,另一方面却要通过自我认知成男人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侯秋霞, 萧凯欣. “腐女”性别角色及自我和谐状态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 2013, 34(1):153-158.
[2]叶凯. 论腐女的文化认同[J]. 现代妇女(下旬), 2013(7):1-2.
[3]黎杨全. “女扮男装”:网络文学中的女权意识及其悖论[J]. 文艺争鸣, 2013(8):167-172.
[4]宋佳, 王名扬. 网络上耽美亚文化盛行的心理学思考[J]. 黑河学刊, 2011(8):22-24.
[5]尤微. 耽于禁忌之美——当代中国“耽美”文化圈中“90后”的接受心理浅析[J]. 文教资料, 2012(33):92-95.
上一篇:事半功倍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9月23日是什么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