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安贷款公司官网!

10年专注为个人和企业解决借款难题

提供快捷·专业·灵活的贷款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13149182928
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正文

生活百科

bpd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2-22 点此:15次

“我最深沉的恐惧,是当我告诉你我是谁的时候,你会弃我而去。“

“被抛弃的感受就是:我要死了,真的。”

“我呼吸不了,动不了,失去知觉。如同我在淋浴时哭泣、颤抖、站不稳的样子。”

生活中有一类人,他们总是无原则、无底线的迎合或者讨好身边的人,最终在他人期待的牢笼中彻底崩溃,从心理学层面看,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人格特质

没有“皮肤“的人其实也没有灵魂

《爱在边缘时》的作者Celia Finkelstein是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的代表人物。

她给这一人格障碍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没有皮肤的人”。 作者在书中这样形容自己:

“我感觉自己血肉模糊地在这世间游走,体无完肤…是的,我没有皮肤,只有一堆神经、肌肉和筋骨,血液和伤口。”

BPD是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严重精神疾病,BPD患者多数有人际交往障碍,表现在对自我形象认知不清的情绪不稳和容易冲动。

BPD患者由于不能很好的将自己与周围环境分开形成独立的思想价值观,因而常被环境左右,受他人情绪影响,精神经常反复,甚至会出现自毁、自残行为。

小时候缺爱

《不完美的她》中, 有一个被继父虐待的小女孩——穆莲生。

继父把莲生当游戏靶子,莲生也配合地演倒地,每次摔倒她都在笑。

继父把莲生装在纸箱里当游戏道具,当莲生被妈妈发现时,也依旧微笑着说:真好玩。

莲生用自己的零用钱给妈妈穆静买好吃的,带妈妈出去玩,反而被她妈妈嫌弃。

莲生发现妈妈想要抛弃她的时候,她也在笑。

最后一幕,穆静向莲生忏悔:莲生,妈妈对不起你!

莲生冷眼看向妈妈:你已经不是我妈妈了,我也不是穆莲生了,我叫林小欧,我以后会和我的新妈妈林绪之在一起生活,我也会忘了你。

莲生在和继父、妈妈相处的过程中假装不疼并保持微笑,拼命去讨好这两个并不爱她的人,是因为她知道只有拼尽全力去讨好,才有可能不被抛弃。

不同于充满爱的环境,在长期缺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没有办法自然被人喜爱,于是会想尽一切办法配合父母,或乖巧或淘气或可爱。

而且,这些孩子往往早熟且敏感,很会察言观色,往往却在一起又一次的期待和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中失去了爱的能力。

《不完美的她》中,穆静作为莲生的亲生母亲,遭遇第一任丈夫死亡后,自己把莲生拉扯大。

而穆静在被生活压到不行的时候遇到了酒吧老板尚武。这个时候,穆静就像即将溺水被人捞上来一样,对尚武百般取悦、讨好为了求得尚武的爱。

即便尚武在虐待女儿,她也是保持沉默冷眼旁观,因为害怕失去尚武,再回到以前的那种生活状态中。

那些讨好者的父母——遗传因素

据统计,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占普通人群1%~2%。

但由于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其他人格障碍不一样,发作对象有选择性,对伴侣和孩子有较大的影响。

但孩子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因而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中变得和父母一样。

由于缺乏外界的指导和关怀,边缘性障碍的人群的代际遗传和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父母容易情绪极端,或对小孩盲目自信,认为小孩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其他小孩都无法和自己小孩比;或对小孩极其失望,在不断地给小孩施加压力的同时也让孩子变得自卑。

此类父母多需要通过别人的鼓励来确认自己的价值,而失去和外界的联系会让他们出现怀疑或妄想。而小孩更是成为他们控制的工具,他们企图对小孩进行全方面的干涉来证明自己的作用

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孩子多对父母地反常情绪表现无助,受到惊吓之后内心容易变得麻木,形成了自省人格,比如“一定是我不够好,所以妈妈才这样对我”。

“如果我更优秀,妈妈也许就会过得好一些”,也形成了自我防御机制,知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由此去逃离责骂甚至暴力。

长大后也无法理解爱

此类孩子在不断地和父母做抗争地同时也形成了孤僻的性格,怕父母会不高兴。

比如,父母说我不能出去玩,我也就呆在家里;父母说这个人应该少跟他玩,于是就开始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朋友甚至避免交朋友。

他们长大后也不敢与他人有很亲密的关系,正如“妈宝男”和“恐婚男”,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觉得对不起养育自己的父母或者只有父母才是爱我的。

这些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下,逐渐失去了独立表达情感的能力,所以长大之后依旧无法和社会有很好的连接和互动,因而在亲密关系或者人际交往中有很大障碍。

障碍的表现在于做事小心翼翼,甚至自我牺牲以换取别人的同情和在意。内心有极端痛苦和不情愿,这种表面天使内心恶魔的心态让边缘型障碍的人处在长期的焦虑和自责,久而久之,自己便迷失了。

一生都缺乏爱

《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大庭叶藏是也是作者的化身,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很强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其根源在于,日本是个要求社会成员高度一致的国家,所以大庭叶藏永远都是无所谓,浑浑噩噩度过一生。

而他的丧,其实也是一种妥协。人间失格,也就是“失去做人的资格”。

为什么会失去做人的资格?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配。

bpd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配?因为百般讨好后的结局依然悲惨,这个社会终究无法对努力的你仁慈。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看看写出丧文化的太宰治,到底出身在什么样严格的家庭?

太宰治其实是个贵族,可他有一个强势的父亲。父亲从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逼迫他服从。后来他与银座女服务员一同跳海后,父亲切断往来。

在后记中,借由酒馆老板娘之口写道,“我们认识的叶藏,本来乖巧可爱要是不那么喝酒的话,还是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呢。”

神一样的好孩子,说的是不就是听话的孩子们吗?

可是为什么这些本来无所谓懂事的孩子就突然变了呢?

可爱的诅咒

这其实就是“可爱的诅咒”。心理咨询师雅基·马森通过“可爱的诅咒”表达那些具有讨好型人格特质的人。这类人的典型特征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不愿意麻烦别人。

“可爱的诅咒”源于成长过程中被固式化的童年自我突破却被困住的青少年。

在童年,父母会强加自己的观点给小孩,让他们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变成父母的附庸,没有独立的人格,以至于后来长大了,脱离了父母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而这些小孩往往在青少年时期也表现出,为了融合集体而尽量压制原本的性格。

长大后的他们,在不断挣扎和选择中形成了矛盾的性格。一方面希望得到爱,一方面不相信爱。因而在人际交往中无法真心投入爱。

人间失格中,叶藏最后把自己推向了精神的深渊,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人类。而他由于无法和周围产生连接,于是被送到精神病院,这其实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终极表现。

所以,边缘型人格障碍很多时候其实是那些对生活充满希望和要求完美的人。

那些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导致了他们让自己不断适应社会,对童年缺爱的补偿导致了他们对爱情的飞蛾扑火,奋不顾身,因而失去自我。

所以我们说,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当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爱,并且相信爱,也能最终化解心中烦恼,重返生活的正常轨道。

人间失格中,良子是善良的化身,也是一个“容易信赖他人”的人,所以,叶藏会和良子结婚,没放弃生活。但在良子被玷污之后走向崩溃,其实也就是主人公信念城堡的坍塌。

那么,为什么会走向悲剧?是因为世界的不美好?

还是因为自己的不坚定?是因为世界的不公而失去做人的信心?

还是因为本身就没有好好对待自己正视自己的价值认认真真地活?

我们渴望的爱,其实并不难。因为,只要我们张开双臂,拥抱这个世界,就会得到爱。当我们知道自己的作用,我们就会珍惜自己,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价值,别人才会发现我们的价值。

换言之,当你学会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美国作家米基·法恩在《当你不再讨好别人,全世界都会来爱你》中提到了讨好型人格形成的基本原因:

我们在同年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

只有我们乖乖的,可爱的,活泼的才能获得父母的爱。

只有我们大方的,自信的,有义气的才能获得朋友的爱。

不过,“我”在哪里?你们的爱都有条件,与其无限付出,不如孤独一辈子。

所以,现在的一代都是孤独的,冷淡的。

我们已经在与人的周旋中强化了交往的技巧,弱化了自我的展现,越来越懂得如何和别人说话,同时越来越不懂得聆听自己的内心。

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有一些讨好型人格,而其中一些人越演愈烈,成了边缘型人格障碍。

你不是明星,但你也在苦心经营“人设”

有个词叫“人设”,现代人多强调人设,也就是性格标签。

“人设”一词,来源于漫画中的角色设定,现多形容娱乐明星的形象。

现实中的明星,人设多有经纪公司帮忙策划,而明星为了流量和人气也配合公司进行日常生活的表演。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行为。

明明可以早点走,有同事报表没做完问你可不可以帮忙做一下,于是你留下了,同事下班了。

明明自己不喜欢某种食物,但在聚餐的时候别人说你一定要吃一口你也就痛苦地咽了下去。

更有甚者,养成了假笑的习惯,明明笑不出,但是在见到别人的那一刻,下意识地把嘴角的弧度往上提了一提。

而被贴上善良标签的人更可怜,因为所有没办法满足别人要求的时候,都会归结到一个词,你不是一直都很善良的吗?你怎么能拒绝我?

是的,在正常情况下,善良指的是和善有爱。但在人际交往中,善良变成你需要牺牲小我成就他人。

爱情中的讨好型人格更是如此。男朋友不喜欢吃的东西我也不吃,女朋友不爱看的电视坚决不看,所有的爱好习惯都是参照对方的标准。

久而久之,都不知道自己原来喜欢的究竟是什么。

更可怕的是,当一旦做出忍让和改变,自己在对方的最初美好的样子也会发生改变,于是在一天又一天的人格丧失中也丧失了对对方的吸引力。

一个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是无法与他人产生真实连接的,从外界获得真正的尊重与爱的。因为你对别人没有价值,你对社会没有贡献。

所以,真正认识自己,不要再去问别人你觉得我怎么样。

或者因为别人的否定不再坚持自己。

还有一点,勇敢地撕掉身上的标签或者把自己的人设营造得更丰富一些,而不是“好人”人设。

“标签“指的是一个人会不自觉地去满足别人的想象,改变自己的性格不断向别人的期待值靠拢,直到失去自我。

辨证疗法

所幸的是,BPD是可治疗的。美国华盛顿大学玛沙·莱恩汉(Marsha Linehan)的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 behavior therapy,DBT),主要让患者学习辩证思维,提高自己全面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降低失控次数。

里面包含四种技巧:

情绪调节技巧(emotion regulation)人际效能技巧(interpersonal effectiveness)痛苦容忍策略(distress tolerance)正念练习(mindfuiness)

这里主要提人际效能技巧,因为最容易让人产生痛苦的是,失去的爱和得不到的爱。

人际效能指的是和他人互动的能力,包括平衡人际关系,知道“别人要“和”自己要“的比例,并做好”我想“和”我应该“。

而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是沟通。沟通是表达情绪的方式,也是影响双方关系走向的主要推动器。

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下训练,让自己和对方都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交流并且实现自我价值和对他人价值。

交流的重点有以下三点。

1.准确表达自己的目的——“DEAR MAN”

Describe描述:知道自己的需求并且清晰表述。如“我想要一件某牌子的衣服”而不是“我想要一件好看的衣服”。

Express表达:主动表达你的想法,并且不害怕真实表达的后果(比如别人会不高兴等)。

Assert坚定:说话有重点要清晰。

Reinforce巩固:给对方正面反馈比如如实说:“这就是我想要的!“

Mindful警觉:牢记沟通目的,防止被带偏。

Appear展示:通过身体语言显露自信。

Negotiate谈判:适当让步和接受谈判。

2. 保持友好的关系——“GIVE”

Gentle温和:保持温和,避免攻击性的强势态度。

Interested有兴趣:不中断对方的谈话并且认真听。

Validate认可:认可别人的想法,尊重他人的意见。

3. 维护自尊——“FAST”

Fair公平: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

Apologies道歉:双方有争执时不随便道歉。

Stick to Values坚持观点:知道自己的价值观,不盲目迎合对方。

Truthful诚实:如是表达避免夸张和贬低自己。

生活总归是自己的,自己就是一座城堡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既自尊又自卑,既害怕孤独又向往孤独。他们会因为一句话就会自我幻想和自我毁灭,而这种前后落差来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

因为害怕被抛弃,所以总是会胡闹,并在一次又一次的“作“中寻求对方爱的证据。

而自己的一言一行,也都是因对方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说是为了爱,实际上是不相信自己也可以,总是会“作”一些。

也就是,只要对方一出现任何的想法或者变化,就立马浮想联翩并在一次又一次的是还是非做还是不做中痛苦迷失。

问题是,身边的事物都在变化中,即便这一刻如此,你能保证下一刻、再下一刻吗?但是,我们永远知道自己在下一刻、再下一刻是怎么想的。

既然我们对自己最清楚,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思维和价值观去对整个事件进行思考和描述?

好比实验室里的人们在多个试次后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但是只是个无休无止的过程。

也就是印象中的实验室人员永远都在测试,统计,因为总觉得上一次的数据不够准确,在一次又一次的测试中进行纠正确认,而与此同时,又担心每一次的数据结果会影响整个正态分布。

所以,你有没有发现,其实BPD人群一边在极力讨好别人,一边又很难被讨好?

海德堡大学心理学家Lisa Liebke通过“曼海姆虚拟组交互范式(mvgip)实验证实了这一理论,即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对接受也敏感

因为有这种障碍的人处理社会信息的方式和没有这种障碍的人不一样,所以他们解读社会信息的方式是倾向于长期感觉被拒绝

也就是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所有的爱来了我们也不相信。尽管社会对我们很友好,但是,我感受不到。

这种和社会联系的缺乏会让他们误解或者消极解读社会信息。

举个例子,你在和这些人吃饭的时候,你给他们加座位,他们会解读成不是原本邀请的对象所以才临时加了位置。

如果你发现周围有人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如何才能让他们不受伤?

1. 了解这一性格障碍成因,并且不带偏见地和他们相处。因为那些你看到的歇斯底里或者反常,并不是你爱他们本身。

2. 注意和BPD患者的互动往来,并且建立彼此的边界。也就是你不会答应他的所有无理要求,一些无礼要求必须及时制止。

3. 生活中与BPD患者需要有更多地积极沟通,并通过聆听,鼓励地方式让他们的情绪可以得到平复。

人是社会的人,我们有各种对世界的期待和想法,我们也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感知生命和感谢生命。

其实,一切遇见都是最美的遇见,一切失去也可能是一种得到。也许,这个世界并不如我们所想。但是梦想是属于自己的。就算外面的世界很可怕,我们可以依然自己建立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堡,在这里,我们不用顾忌他人的眼光,不必考虑是否拒绝别人,也不会麻烦别人。

- The End -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 Maslow, A. H., & Frager, R. (1987).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Delhi: Pearson Education.

[2 Prochaska, J.O., DiClemente, C.C., & Norcross, J.C. (1992). In search of how people change: Applications to the addictive behavior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7, 1102-1114.

[3] Erikson, E.H. (1959). 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 selected paper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

13149182928

微信咨询
西安汽车抵押贷款_西安房屋抵押贷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