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2 点此:21次
新华社广州6月10日电(记者田建川)在广东多地启动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中,身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们不畏高温炎热,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白”。在行动不便的老人和个子小小的儿童面前,很多“大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相同的姿势。
“大白”是口腔科医生陈达峰。6月7日至9日,东莞市虎门镇开展大规模核酸筛查,全镇设置了86个固定采样点和18个流动采样点,“80后”口腔科医生陈达峰负责流动检测。
7日、8日,陈达峰和另外两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已经完成了约2200名学生的核酸采样。9日的工作同样具有挑战性,他要在东方社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完成上门检测。
老人们居住得很分散,很多都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房子里,而当天的气温高达33度,陈达峰要穿着密实的防护服在社区内步行完成工作。
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采集到11点,陈达峰走了很多路,浑身都是汗水。
一个上午,他完成了20多人的采集,其中大部分是七八十岁的老人。由于一些老屋光线不好,他就把凳子搬到户外。为了让老人舒服一些,他让老人坐着,自己则跪下来为老人采集。
“老人行动起来很吃力,没必要让他们调整姿势。我跪下来,眼睛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采集部位,问题就解决了。”陈达峰说。
“大白”是产科护士杨海萍。7日下午,她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核酸取样点工作时,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坐了下来。小孩有些哭闹,她本能地跪了下来,和孩子保持平视,完成了采样。这一幕,被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用手机拍了下来。
“我自己都没意识到当时是跪在地上的,我想是一个本能的反应吧。”杨海萍说,穿着白色防护服可能给宝宝造成恐惧感,低下身子来安慰一下,宝宝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这种本能,是一名医务人员的本能,也是一名母亲的本能。杨海萍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小女儿才8个月大。今年3月,她刚刚休完产假。
杨海萍为一名小孩采集核酸标本。(受访者供图)
“给小孩子做核酸时,我心里都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宝宝。”杨海萍说。
“大白”是社区卫生中心医生黎国伟。5月27日,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生黎国伟和同事到一家幼儿园采集核酸标本。
刚开始采集时,黎国伟坐在小板凳上,小朋友们排好队,也逐一走到黎国伟前面的小凳子上坐下。但采集了几个后,黎国伟发现小朋友开始不太配合了,因为他的位置较高,小朋友采样时要把头仰起来,这样会增加他们的呕吐反应。而黎国伟也要把身子压得很低,身体姿势不舒服,采集速度也起不来。
有着多年儿科诊疗经验的黎国伟说,白色的防护服已经让小朋友觉得紧张了,一旦前面的小朋友因为采集不舒服发生哭闹,后面的小朋友可能会集体抗拒。他也没多想,干脆跪了下来,发现这个高度正好合适,采集效率高了很多。就这样,他顺利完成了后面的采集。
“当时没有感觉膝盖不舒服,第二天下楼时发现腿开始抖了。”黎国伟笑着说。
黎国伟为幼儿园小朋友采集核酸标本。(受访者供图)
“大白”是每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降低了身体的高度,却增加了社会的温度。温柔以待,众志成城,是最坚强有力的抗疫力量。